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硬核引擎”。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历程是这条“铁律”最真实的写照,从集中科技力量开展三轮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到研究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相互影响规律,“北京奇迹”炼成的关键节点,都有科技创新导航定向。
近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以重大需求为牵引,锚定关键领域持续攻坚,科技创新深度融入生态治理全链条,强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赋能美丽北京建设。
统筹谋划
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要求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谋篇布局、建章立制、统筹协调,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健全管理体系。完成职能划转、职责细化、规则制定等改革工作。组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生态环境领域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库,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机制。构建起目标清晰、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决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力量进一步加强。
推进领域科技发展。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谋划项目布局,加快突破关键瓶颈,支持美丽北京建设。今年年初发布了北京市生态环境科技专项项目首批申报指南,聚焦提升中长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精准度、数据支撑精细化监管机动车排放、碳足迹管理等方面,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面临的关键问题。此外,积极争取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落地北京,开展大气污染精准防治与智慧决策支撑相关研究。
系统推进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丰硕
近年来,北京市聚焦关键技术攻关,突出数智赋能与技术应用双轮驱动,推动一系列创新成果落地见效,支撑精准治污,提升监管效能,提高保护水平。
坚持重点突破,
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污染治理的关键是找到污染物的来源。蓝天保卫战中,开展PM2.5组分分析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北京市在全国首创综合源解析方法学,于2014年、2018年、2021年连续发布三轮PM2.5来源解析,量化分析北京市PM2.5来源组成和区域传输影响,精准识别污染来源、污染成因,为科学制定不同阶段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提供了充分依据。根据来源解析的结果和变化,北京市持续制定了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0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十四五”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充分表明了大气治理“北京奇迹”背后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的“北京市大气环境PM2.5污染现状及成因研究”“北京及周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示范”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数智赋能提供“有力武器”,
精准监测能力持续提升
建成“天上看、地上巡、数据联、电量核”新一代智能监测网络,开发“监管统筹、监测感知、监察执法”的“三监联动”智慧调度平台,形成智能感知、智能识别、智能分析、智慧决策的全链条智慧化技术支撑体系。新型大气治理范式成为污染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和“智慧大脑”。
移动源污染治理有了“智能范儿”,搭建移动源智慧环保监测平台,实现对超标排放车辆快速识别、精准锁定,有力支撑了对超标车辆的精准执法。北京成为国内首个实现重型车远程在线监测大规模示范应用的城市。
同时,在全市重要水体布设“鱼脸识别”设备,融合5G传输及人工智能技术,实时捕捉水下鱼类种群状况,实现种类、数量等信息的智能采集,为水生态保护装上“智慧眼睛”。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五大领域,类似的应用场景不胜枚举,数智赋能为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武器”。
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加速转化为生态环境改善实效
北京市通过政策引领、资金支持,推动先进技术落地,促进绿色生产。例如,研发应用国产化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从源头减少空气污染;推广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同步破解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和噪声污染防治难题;推动印刷、汽修等行业开展智慧化监控等技术升级改造,进一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同时,先进低碳技术等低碳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累计59个项目(单位)获评优秀试点,有的优秀试点项目还走上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舞台,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创新探索出一条首都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开放共享
提升科技治污国际影响力
多年来,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加强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机构及国际大都市的交流合作,以“请进来”吸纳全球创新理念,先进技术与治理方法,以“走出去”分享北京绿色发展实践,推动绿色生产力“扬帆出海”。北京绿色发展成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专项评估报告,向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介大气污染治理“北京经验”。
深耕科技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与丹麦、东京都、巴黎、首尔等国家和城市的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交流合作,围绕水污染防治、空气质量监测评估和预测、环境治理体系和标准等多方面,互学互鉴破解治理难题。深度拓展与友城泰国曼谷的技术合作,推动空气质量监测预报与大气污染治理“北京方案”走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城市,让绿色技术与治理经验惠及更广阔区域。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等国际会议,在全球治理舞台主动分享“北京经验”,贡献全球治理北京智慧。
精心打造对外交流“金名片”
每年举办的“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交流和分享大气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经验成果的年度盛会。论坛特别设置新技术发布与企业展示环节,集中展现北京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实践,推动先进技术、解决方案与优质产品高效转化,让开放合作成为绿色发展的“加速器”。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展望未来,北京市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攻关,强化数字化治理科技支撑,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助力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北京建设。
来源 | 北京生态环境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