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微商筹货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福建安溪湖头法庭 “司法+民俗”赋能千年古镇新“枫”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31 08:46:07   浏览次数:2  发布人:3838****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文 | 徐志林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是千年古镇、清代名臣李光地的故里,素有“小泉州”之称。近年来,安溪县人民法院湖头人民法庭汲取李光地家训族规蕴含的法治智慧,探索定分止争“善德调解法”,将家训族规、习俗谚语及安溪茶文化融入矛盾纠纷化解,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绘就了千年古镇新“枫”景。法理融情从解“法结”到化“心结”“很满意,既解决了漏水问题,又修复了邻里关系!”5月22日,湖头法庭法官谢坤特来到

    文 | 徐志林

    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是千年古镇、清代名臣李光地的故里,素有“小泉州”之称。近年来,安溪县人民法院湖头人民法庭汲取李光地家训族规蕴含的法治智慧,探索定分止争“善德调解法”,将家训族规、习俗谚语及安溪茶文化融入矛盾纠纷化解,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绘就了千年古镇新“枫”景。

    法理融情

    从解“法结”到化“心结”

    “很满意,既解决了漏水问题,又修复了邻里关系!”5月22日,湖头法庭法官谢坤特来到湖头镇某小区,对一起恢复原状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回访,原告、被告双方均对湖头法庭的调解工作连连称赞。

    李某灵系湖头镇某小区顶楼业主,李某兴系同幢业主。因楼顶积水沿着排水沟进入管道,李某兴以管道排水声影响其休息为由,用水泥将楼顶排水沟的管道口封住,导致积水渗入李某灵房屋,造成房屋墙体发霉。因双方当事人协商未果,李某灵遂向湖头法庭起诉,要求李某兴恢复原状,并赔偿自己因房屋漏水造成的损失。

    为实质性化解纠纷,该案承办法官谢坤特决定到案涉小区进行调解。经现场勘查,了解到李某兴经常上夜班,白天在家休息时听到排水管有声响,就用水泥把楼顶排水沟的管道口封住。经案涉小区物业公司通知,李某兴已把封堵部分打通。

    “坐下来,喝杯茶。漏水问题要解决,邻里关系要融洽!”谢坤特一方面安抚李某灵,表示湖头法庭会联合案涉小区的物业公司,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援引李光地家训族规,告诫李某兴要以和为贵,在追求自己生活品质的同时,还要设身处地地考虑邻居的感受,让李某兴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看到矛盾化解迎来转机,谢坤特趁热打铁,让案涉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联系防水公司现场查看漏水情况并给出报价。最终,李某兴同意一次性赔偿李某灵房屋漏水造成的损失4700元,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近年来,湖头法庭汲取李光地家训族规中“乡民以善待人”“教人以善之谓忠,爱人以德之谓君子”等精华,提炼“善德调解法”,在纠纷化解过程中嵌入安溪茶文化及习俗谚语,在茶叙茶议中摆事实、讲道理、话情谊,以茶为媒、以茶解忧。

    如今,“输赢笑笑一杯茶”“远亲不如近邻”等俗语谚语广泛被湖头法庭运用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2024年以来,湖头法庭通过“善德调解法”化解纠纷452起,案件上诉率仅为1.9%。

    多元联动

    从聚合力到止纷争

    “没有结算单,也没出具欠条,我的工程款项要得回来吗?”4月14日,湖头法庭接到当事人黄某景的咨询电话。

    经了解,黄某景承揽湖头法庭辖区蓝田镇某村村委会道路修整工程。该工程结束后,黄某景仅收到一万元工程款,尚欠5万余元,且经多次催讨未果。

    湖头法庭法官助理廖燕燕第一时间联系蓝田镇某村村委会,得知因专项资金未到账,且该村委会资金也较为困难,因此未能及时支付工程款,希望能分期支付。

    了解案件详情后,廖燕燕及时启动“庭所”联动机制,联系蓝田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纠纷化解工作,耐心向蓝田镇某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释明相关法律,劝导原告、被告双方各退一步,寻找纠纷最优解决方案。最终,原告、被告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该村村委会同意于5月15日前支付黄某景两万元,剩余款项于2025年年底全部付清,湖头法庭现场对该协议作出司法确认。

    “感谢法官帮助,短短10天时间就帮我解决了工程款问题!”拿到裁定书后的黄某景连声道谢。

    近年来,湖头法庭立足辖区面积大、人口多的实际,不断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完善“庭所”联动工作机制,在辖区6个乡镇设立巡回审判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村干部等共同参与调解,促进矛盾纠纷由“息讼止争”向“无讼无争”转变。2024年以来,湖头法庭共通过“庭所”联动工作机制妥善化解相邻纠纷、家事纠纷等案件121件。

    普法答疑

    从去法庭到进广场

    “文化遗产不可再生。”“文物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义务。”5月12日,湖头法庭干警前往李光地故居,开展文物保护普法宣传活动,结合文化遗址刻字、倒卖文物等案例,向群众普及文物保护法律知识,引导大家树立文物保护意识。

    湖头镇文物古迹众多,为加强文物司法保护,安溪法院在李光地故居设立“古镇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点”,依托湖头法庭定期开展驻点服务,提供法律咨询,开展知识宣讲活动。

    “湖头法庭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作用,加强普法宣传,驻点提供法律咨询,以司法之力服务保障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安溪县人大代表、湖头镇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钟玉琴建议常态化开展文物保护普法宣传,增强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

    此外,湖头法庭还充分利用赶集日、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向辖区群众讲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法治意识;定期选取典型案例到当事人所在地开展巡回审判,现场以案释法,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3年8月,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法院湖头人民法庭干警到辖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普法宣传活动 摄影 唐巧云

    2024年以来,湖头法庭共深入社区村居、学校广场等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0余场次,向500余人提供法律咨询,发放宣传手册4500余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家训族规、安溪茶文化与审判工作相融合的多元解纷路径,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司法新动能。”安溪法院院长黄小丹表示。

    本期封面及目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13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71期

    编辑/孙敏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838****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hou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