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环境记协在北京举办第三期环境新闻茶座,主题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来自生态环境部、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公益组织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以高水平保护水生态环境,推动构建共建共享的美丽河湖治理格局。
▲上图:重庆市巫山县高峡平湖,云雾缭绕、绿水青山,与巫山县城、小山峡、大桥、公路、民居,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冯光伦/人民图片)
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
北京亮马河,水质清澈,两岸绿意葱葱,游人悠闲漫步。入夜后,人们登上游船,欣赏两岸景观,以及美仑美奂的灯光秀。
据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郭昊介绍,过去,亮马河水质较差、污水直排。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启动新一轮亮马河综合整治,创新实践“六共”治理模式,政府、企业、市民共商共建,通过治理污水、禁地下水、引入再生水、蓄雨水、抓节水等“五水”联治,水质从治理前的Ⅳ类,提升并常年稳定维持在Ⅲ类以上水平。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2021至2023年累计监测到鱼类物种达27种,曾消失的土著野生鱼类重现河道。
亮马河实现了从“黑臭河”到“城市会客厅”的华丽转身,成为了北京的网红打卡地,沿岸的商业活动与旅游相结合,成为北京旅游消费的新亮点。
“亮马河治理实现了生态效益历史跃升,人水和谐深度优化,成为以水驱动城市更新的新典范。”郭昊说,生态价值转化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正是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我国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有力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国环境记协主席刘友宾表示。
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推动多元共治、共建共享
“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新的时期,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应当围绕‘系统、协同、双赢’和‘精准、科学、依法’下功夫。”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张波说,应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系统治理转变;从以政府为主,向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转变;从单一目标、单一部门、单一区域为主,向多目标、多部门、多区域协同推进、共商共赢转变;从较为粗放的环境管理向精准科学依法转变。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李妍建议,进一步深挖地方经验做法,生动展现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成效,提升公众对于美丽河湖的认知,引导公众共同参与美丽河湖的保护与建设,推动构建共建共享的美丽河湖良好格局。
“过去10年间,排污企业水质和监管信息的公开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由于信息公开有了更多元的参与,在这些过程中很多企业打开大门,和公众进行交流,包括污水处理厂。这些工作均促进了成规模的减排。”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希望继续完善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加快建立更加立体的监测平台。
来源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作者:李红梅 罗程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