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搏动突然停止,瞬间丧失了收缩、舒张功能,导致以脑为代表的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对于呼吸、心搏骤停的伤病员来说,最佳抢救时间窗口是“黄金4分钟”。如果能在现场给予及时的徒手心肺复苏,并配合AED的使用,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实施心肺复苏
可即刻建立人工循环
目睹他人发生心搏骤停,该如何施救?
★第1步,确保现场环境安全。
立即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确保施救者、被施救者及周围其他人的安全。如果环境有危险,应迅速排除危险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第2步,判断被施救者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1.通过轻拍双肩,分别在两侧耳旁大声呼唤、询问,判断被施救者有无反应、是否意识丧失。
2.用5~10秒的时间,通过观察其胸部有无起伏,判断有无呼吸。如果被施救者既无反应又无呼吸,即可确认为心搏骤停,需要实施心肺复苏。
★第3步,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人帮忙尽快就近取来AED。
一旦发现有人突然倒地,通过检查发现其无意识、无呼吸(或呈叹息样呼吸),施救者应该立即向周围人求助,包括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取来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AED。
★第4步,胸外心脏按压。
施救者将右手掌心对准被施救者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左手叠压在右手掌背上,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手指翘起,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倾,利用身体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患者的胸廓,确保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第5步,开放气道。
当呼吸、心搏骤停后,全身肌张力下降,包括咽部与舌肌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施救者可将一只手的小鱼际部位放置在被施救者前额并向下压;另一只手的示指(又称“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被施救者颏部(俗称“下巴”)并向上提,使其颏部抬起,通常使被施救者下颌角和耳垂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
注意,如有迹象提示被施救者可能存在脊柱损伤,则不应采用仰头举颏法,需要改为双手抬颌法开放气道。
★第6步,口对口人工呼吸。
施救者用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被施救者的鼻翼,用自己的双唇把被施救者的嘴完全包住,向被施救者嘴里吹气2次,每次吹气的时间要维持在1秒左右,吹气时应见被施救者胸廓隆起,但要避免过度通气。吹气完毕,施救者松开被施救者的鼻翼,让其被动呼出气体。
注意,施救者应先对被施救者实施30次连续心脏按压,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布巾或其他物品来遮盖被施救者的口唇,以避免直接接触。
心肺复苏成功的表现:被施救者出现自主呼吸;瞳孔由大变小,眼球有转动;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可以说话;四肢、头部可以自主活动;施救者可以扪及被施救者颈动脉或者其他大动脉搏动。
尽早使用AED
把握黄金抢救时机
AED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经内置电脑分析判断伤病员是否需要电除颤,若符合指征则自动给予电除颤的急救设备。
心脏正常跳动时,呈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以排出血液和回流血液。
当心搏骤停时,最常见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是室性纤维性颤动(室颤)。此时,心室肌会出现快速或微弱地收缩,不协调地快速乱颤,使得心脏丧失了泵血功能,导致脉搏和血压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的血流灌注完全中断,危及生命。
胸外心脏按压虽能为伤病员重要器官提供暂时的供血,但很难让其恢复自主心跳。在符合指征的情况下尽早使用AED进行电除颤,可以极大提升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
据统计,80%以上的心搏骤停都是因心脏室颤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室颤唯一有效的抢救方法就是电除颤。
如果能在发生心搏骤停1分钟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用AED开展急救,抢救成功率可高达90%,每延误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10%。
由此可见,把握AED的黄金使用时机,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核心要点。
如何使用AED
★使用步骤
第1步,开机。
拿到AED,打开盖子,按下电源键,随后按照语音及图片提示操作。
第2步,贴电极片。
根据AED机身以及电极板的图示为被施救者贴上电极片(注意位置准确),并将电极片的插头插入AED主机的插孔中。若其胸部有水或汗水,需快速擦干,再贴电极片。
第3步,分析心律。
确保无人接触被施救者,等待AED的心律分析结果以确定被施救者是否需要进行除颤。
第4步,放电除颤。
如果AED根据心律分析判断被施救者需要进行除颤,则AED会通过语音发出操作提示。施救者在得到“除颤”的指示后,需等待AED充电,并确保所有人不接触被施救者,随后按照提示按下“电击”按键除颤。电除颤完成后,应继续对被施救者进行5个周期的心肺复苏(约2分钟),之后遵循AED的语音提示操作。如果AED提示被施救者不需要进行电除颤,则施救者应继续为其实施心肺复苏。
第5步,循环操作。
每2分钟AED会自动重新分析心律,重复步骤3~4,直至被施救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注意事项
不同AED的使用方法可能稍有不同,施救者可按照语音提示及图示操作。
文:北京急救中心 贾大成、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部副主任医师 赵金川
编辑:刘洋 李诗尧
校对: 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