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微商筹货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未来讲堂之元曲诵读与赏析(27)——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2 15:12:11   浏览次数:1  发布人:68f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人月圆·山中书事词作者: 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赏析张可久(公元1280年——公元约1352年),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元代散曲家。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又为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仕途不得志。曾漫游江南,晚年居杭州。作品典雅清丽,多写山水风物、文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人月圆·山中书事

    词作者: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

    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

    吴宫蔓草,

    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

    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

    春水煎茶。

    赏析

    张可久(公元1280年——公元约1352年),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元代散曲家。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又为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仕途不得志。曾漫游江南,晚年居杭州。作品典雅清丽,多写山水风物、文人生活,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明人李开先说:“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张可久的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集为《小山乐府》。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作品是张可久在西湖隐居时期创作的,它发怀古幽情,得闲居怡悦,起笔远大而落韵近切,是一首很特别的散曲。下面我们来逐句看一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开篇前句写时间,后句写空间,可时间是天下的时间,空间却是作者自己的空间,长、短、宽、窄,在“梦”和“眼”之间完成了交错,有种庄周梦醒的恍惚,效果独到。张可久平生曾遍游湘、鄂、皖、苏、浙等省,所谓“倦天涯”,正是在说游历中已经看倦了人间兴衰的遗迹。他都看到了什么呢?“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孔林,是曲阜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乔木则指多年长成的大树:姜夔曾用“废池乔木”写古都扬州的衰败,张可久也同样是在借此感慨文气的衰微。后两句则是在感慨王朝的兴替:“吴宫”,指吴王夫差修建的馆娃宫,后来被越国烧毁,李白有诗感慨“吴宫花草埋幽径”,正是这句“吴宫蔓草”的出处。“楚庙”,则指楚国的宗庙:吴国为越国所灭,越国又为楚国所灭,“吴越坐归江楚合”,可这样强大的楚国,如今宗庙里却只有寒鸦栖落,不再有君王来祭祀自己的祖先了。

    看透文气的断续、国家的更迭,张可久笔锋一转,写下自己的选择:“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他决定在山村里找几间简陋的屋子,读书终老。要如何消磨余生的岁月呢?他举出了两件乐事:“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没有描述村家具体的样子,但有松花,自然就有松树,能煎茶,自然也有山泉。我们从中可以想象,这村庄可能就坐落在山里,山头有苍翠的松柏,山下有清冽的泉水,而山水间这座小小的茅舍中,则有主人一生积攒的万卷藏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酒能令人沉醉,茶能令人清醒,醉与醒,就如开篇的梦与眼,二者之间,藏着万卷书中的“兴亡千古”——而张可久最终选择离席做个看客,终生隐居旁观。

    但其实,作者对看破的强调,可能正由来于实际的看不破。另一首曲子中,张可久自称“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可见在自负酒兴与诗才之外,他是很希望能够为人间做些事情的。正因为这希望在开篇的繁华梦里、诗眼倦后彻底落空,他才不得不回到这个小小的村庄里。退一步的惬意虽然并不圆满,但更为丰富,也更能体现作者的胸怀。看这支曲子时,希望读者能格外体会到这一点。

    撰稿:李让眉

    诵读赏析:李立宏

    栏目介绍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是继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苑里的又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元曲诵读与赏析”活动,是继“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两岸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流传千年的经典元曲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意义。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8f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hou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