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为深入宣传贯彻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生根、发挥实效,着力以法治的稳定性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最高人民法院官微开设“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媒体一线观察”专栏,邀请媒体记者走进企业、市场、基层法院,以客观、务实的视角,聚焦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融资支持、纠纷解决、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司法需求,展示人民法院在优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扎实成效。敬请关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7月31日至8月1日,福建泉州——记者们此次调研采访的最后一站。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是诗句中“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描绘对象……千年前的泉州,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千年后的新时代,这座商贸之城又有怎样的新颜?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司法守护故事?
记者团在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国际商事法庭二层的“泉知交响·海丝侨韵”展厅,了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案例。
7月31日下午,记者们来到位于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国际商事法庭办公区二层的“泉知交响·海丝侨韵”展厅。还没从“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历史风华中回过神,一组现代展品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159件泉州市驰名商标以立体“魔方”形式排列成矩阵,自信展示着泉州民营经济的强大影响力。
泉州品牌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挺膺担当。
每当谈起金马车陶瓷有限公司诉潮州市某陶瓷公司的著作权纠纷,金马车公司的代理人黄玉树都会竖起大拇指。在这起纠纷案件中,德化县人民法院以三天的解纷“加速度”跑赢了侵权行为,有力维护了原告品牌的合法权益。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不是法院的“独角戏”,正如展厅名称所言,是一场合力演奏的“交响乐”。2024年,泉州中院与江西景德镇、广东潮州两地中院先行先试,共同签署知识产权跨域司法保护协作协议,构建闽赣粤三地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助机制。2025年4月,机制效用延伸至八省八地,泉州、唐山、无锡、丽水、景德镇、许昌、株洲、潮州等主要陶瓷产区的两级法院和知识产权局共建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保护协作机制,进一步推动陶瓷知识产权保护从“单点保护”向“系统集成”提升。
挥别泉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大本营”,记者们驱车前往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区。这是一个由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的特色产业社区,包括泉州中院、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法院在内的多个单位参与建设的泉州市住建领域协同解纷中心就坐落于此,成为了化解相关民事纠纷的“专业诊所”。
“针对建筑工程、物业管理、房屋买卖租赁等高频问题,解纷中心提供精准化、前置化法律指导,变‘事后处置’为‘源头预防’,助力行业风险防范化解。”解纷中心讲解员、丰泽区法院民二庭书记员张璐俐介绍道。
“双向发力十六载纠纷一朝解,300万工程款终到位”,一块展板上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
这起案件涉及一笔工程竣工16年却一直未结算的工程尾款,也已不具备司法鉴定的启动条件,十分棘手。解纷中心特邀工程造价专家和退休法官调解员一起组织各方洽谈协商,充分发挥各自专业领域所长。
“专家利用其在工程造价行业从业多年的深厚专业背景,出具专家建议书,作为案件认定事实的重要参考。这是促成双方和解的‘关键一招’。”张璐俐告诉记者。
次日一早,记者们便来到了福建县域经济领头羊、“晋江经验”的发源地——晋江。走进安踏公司展示大厅,各类鞋服琳琅满目,诉说着“爱拼敢赢”的拼搏精神。
相关数据显示,泉州拥有1.3万家纺织鞋服企业,纺织鞋服产值超7000亿元,纺织服装产量占全国10%,运动鞋产量占全国40%、全球20%。“打造国际‘时尚之都’”被写入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产业活力的持续迸发,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安某公司诉帕某公司、南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中,帕某公司网售鞋子上的标识跟安某公司商标相似,其销售许可授权人为南某公司。晋江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该标识将安某公司的涉案商标进行倒置或者镜像使用在鞋产品上,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侵犯了安某公司的商标权。南某公司作为授权商品商标的许可人,对授权商标商品是否侵犯他人权利应承担较高审查注意义务,应承担商标侵权责任。
“当前,部分商标权利人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对授权商品质量和侵权风险缺乏监管和审核,导致商标授权商品粗制滥造、鱼目混珠,损害了消费者和其他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晋江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沈雄华介绍道,“商标授权不能一授了之。判决意在促进商标权人切实担起监督责任,谨慎选择许可对象。”
记者团走进晋江法院磁灶人民法庭,了解法庭服务当地陶瓷产业情况。
车辆继续行驶,最后停驻在位于“中国陶瓷重镇”磁灶镇的晋江法院磁灶人民法庭。“法商﹢调解”工作机制让记者们感受到了“晋江经验”的司法新篇。
在原告晋江某陶瓷有限公司与被告吴某某、王某某买卖合同纠纷中,在磁灶商会会长吴声团专业的行业判断和磁灶法庭庭长李金玲对诉讼风险及成本的分析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方案,此时离立案不足一个月。接受记者采访时,原告方语带笑意:“现在被告在按期还款,我们还在合作。”
2020年,磁灶法庭借助磁灶籍商人辐射全国各地的商业网络、人脉资源,成立晋江法商诉调工作室,全方位、跨时空开展异地司法送达及调解。近年来,磁灶法庭大幅将法商诉调对接服务领域从建材陶瓷行业拓展到物流快递、五金机电、印刷等支柱产业。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成功化解涉企纠纷1534件,涉及金额近3亿元。
在这次探寻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了泉州的一个吉祥简称——“鲤”。自古以来,“鲤”就有着美好的寓意,“鲤鱼跃龙门”的民间传说,更是寄托了人们对那些勇往直前、砥砺奋进、敢想敢干者的衷心祝福。未来,泉州法院也将继续立足司法职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佑着承载千年商贸基因的闽南“锦鲤”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蓝海中畅游不息、破浪前行。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记者:姜佩杉 | 见习记者:渠丽华
见习编辑:姚瀚 | 联系电话:(010)67550939 | 电子信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段茜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