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成功,未来如何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长安街读书会精心编写《学思平治——名家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书,邀请38位国内名家参与,献策“十五五”规划,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本书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树立牢固的政治性。全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特征”“改革”“发展”“保证”四个维度系统阐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研究探讨。
二是注重作者的权威性。解振华、林毅夫、朱民、王昌林、刘世锦等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国家政策研究,为高层决策提供了大量咨政建议,李君如、李捷、顾海良、吴瀚飞、李洪峰、蔡昉、王一鸣、李扬、刘伟、洪银兴等均是国内经济改革各领域的顶尖专家。
三是保持阐述的通俗性。全书语言风格通俗易懂,大量数据、案例贯穿其中,阐释贴近产业实际和人民生活,将抽象晦涩的理论转化为活泼而生动的中国叙事。
全书分为四篇,理论阐释具有以下特色。
第一,“特征篇”提纲挈领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点。“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携手呵护人类唯一的地球家园”“对外合作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二,“改革篇”和“保证篇”系统诠释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七个聚焦”战略重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七个聚焦”,从总体上囊括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改革篇”突显前六个“聚焦”,“保证篇”落脚于最后一个“聚焦”。
第三,“发展篇”聚焦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一是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聚焦产业升级与创新,涵盖“因地制宜”“主动求变”“未来产业”“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二是注重体制机制变革的引领性。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三是强调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与发力重点。高质量发展不但要在“人才支撑”“产业体系”“金融强国”“科技自立自强”“安全发展”等领域形成战略性纵深,更要努力“推进城乡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根本要求。
2025年是长安街读书会成立十周年。该书亦作为长安街读书会第二部“为党献策”的书籍。全书以富有穿透力的思想为时代课题提供解答,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旨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阶段的任务贡献绵薄之力。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