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微商筹货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与法同行 | 徐行:基层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9 20:09:51   浏览次数:15  发布人:4ecb****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我校积极推进协同育人,完善实践、实训、实战型人才培养链条,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引导师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无论是在党政机关、基层一线、西部边陲,还是在国际舞台,法大师生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宣传部特推出“与法同行”专栏,记录法大人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入脑入心的多元路径和生动实践。清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我校积极推进协同育人,完善实践、实训、实战型人才培养链条,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引导师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无论是在党政机关、基层一线、西部边陲,还是在国际舞台,法大师生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宣传部特推出“与法同行”专栏,记录法大人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入脑入心的多元路径和生动实践。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清晨六点,城市尚未完全苏醒,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学生徐行已踏上前往海淀区温泉镇东埠头村的通勤路。地铁、公交辗转,加上最初五公里的步行,这段近两小时的旅程,是他深入乡村振兴一线、践行“服务基层治理”理念的生动开端。村委会及时配备的自行车,有效解决了通勤难题,更成为他融入乡村、服务基层的重要纽带。面对学业与实践的双重挑战,徐行迎难而上,将这段宝贵经历视为扎根基层、锤炼本领的实践课堂。

    初到村委会,徐行从基础文书工作做起。面对庞杂的村情资料和历史材料,他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坚持在撰写各类报告前系统研读所有往期文件,确保工作扎实、有据可依。“虽然耗费精力,但提交材料时心里非常踏实。”徐行坦言。这份细致入微的责任感,迅速赢得了村“两委”干部的一致认可。

    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基层治理

    徐行并未将实习局限于事务性工作,而是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服务于村务日常和同事需求。他细致观察身边人的状态,主动运用倾听、共情等专业技能,在工作间隙为压力较大的同事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营造了更为积极和谐的团队氛围。其专业素养,成为提升基层团队协作效能的“润滑剂”,展现了“协同育人”机制下法大专业人才服务基层的独特价值。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暖心用情服务,彰显社区温度。实习期间的一件小事给徐行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小伙子,东埠头村委会是在这边吧”,一位90岁高龄的李奶奶来到村委会办事。面对工作人员对奶奶独自前来的关心,老人豁达地表示:“我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压力比我们大得多,这点事我能行,再说了,这不还有你们吗?”老人思路清晰,行动利落。

    村委会工作人员立即为老人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办理流程结束后老人一句“你们工作做得真好!有你们咱老百姓真暖心真放心!”的评价,让在场的徐行深受触动。他深切感受到东埠头村尊老敬老、邻里和睦的淳朴民风与融洽的社区氛围,体会到基层工作赢得群众认可带来的深刻价值感。李奶奶所代表的智慧通达、自立自强的村中长者群体,正是社区良好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也为 “和谐海淀”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深度参与建设,体悟治理之道

    在村党组织带领下,徐行深度参与了村里停车场修建、道路改造、防汛预案等多项民生实事的前期筹备工作。通过列席工作会议、村民(股东)代表大会,他亲身体验了“居民自治”理念在基层的实践过程。村民们围绕公共事务踊跃讨论、积极建言,展现出团结友爱、睦邻互助的良好风气,“我的家园我来建、我来管、我来护”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在此得到生动诠释。同时,他也深入了解到东埠头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如曹雪芹故居、画眉山等文化地标,以及村里已完成的环境优化成果——整洁的街道、绿树成荫的自行车道。认识到这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土地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巨大潜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感受治理艺术,明确使命担当。深入基层一线的实践,让徐行对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有了切身体会。他在实习总结中深刻写道:“基层工作既要精准把握和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要求,又要直面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耐心细致的沟通、周全缜密的考量以及依法依规的处置至关重要。” 这使他深刻理解了在政策刚性执行与柔性满足民生诉求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的治理艺术,这也是“法治海淀”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从大学课堂走向乡村田野,徐行用专业知识与真诚服务架起了连接理论与实践、高校与基层的独特桥梁。他不仅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国情乡情的认知,锤炼了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将法大学子的智慧之光带到基层治理最前沿,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饱含温度与专业力量的青春答卷。他的经历有力证明,健全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关怀、智力服务和基层治理法治化等“软实力”的协同赋能。这亦是中国政法大学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引导青年学子在“法治海淀”建设与基层治理实践中成长成才的成功缩影。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据悉,“法治海淀·实践育人协同行动”是中国政法大学与海淀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的关键抓手,旨在发挥投身实习实践岗位的研究生的专业特长,结合海淀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优势资源,脚踏实地地将所学融入基层建设之中,助力“法治海淀”建设,为首都乃至全国的法治建设贡献更多“法大智慧”。“法治海淀·实践育人协同行动”于今年3月14日启动,自三月起,共计92名法大学子将在海淀区开展为期3-6个月的实习实践活动。该行动既是海淀区与中国政法大学“双向奔赴”新的深度合作,也是基层治理与法学教育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标志着校地深度合作正式迈入新阶段,更是中国政法大学与海淀区携手发展的崭新注脚。

    法大微信【第20250719期】

    内容来源:研究生院

    文字:杜智雯 马婕雅

    排版:王若旭

    校对:张瑶瑶

    责任编辑:谢翔宇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4ecb****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hou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