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微商筹货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卸下红妆赴国难 她被称为抗战时期“花木兰”!广播剧《南侨赤子》播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31 10:50:54   浏览次数:2  发布人:c276****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4月15日,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80多年前,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奔赴云南,帮助打通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这些佳话至今仍在中马两国人民中广为传颂。”南侨机工是谁?他们如何铸就这段永恒的传奇?他们的故事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艰辛与热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中共德宏

    4月15日,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80多年前,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奔赴云南,帮助打通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这些佳话至今仍在中马两国人民中广为传颂。”

    南侨机工是谁?他们如何铸就这段永恒的传奇?他们的故事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艰辛与热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中共德宏州委宣传部、云南广播电视台推出四集全流程菁彩声制作广播剧《南侨赤子》,以沉浸式声音场景艺术化重现滇缅公路上的抗战史诗,讲述三千“南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号召,毅然告别南洋,支援祖国抗战,以方向盘作戈矛,穿越枪林弹雨、瘴疠险途,在“死亡公路”上以血肉铸就“不沉补给线”。在血火交织的历史回响中,追忆共赴国难的热血征程,铭记跨越山海的赤子情怀。


    三千赤子别南洋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主要港口相继沦陷。1938年通车的滇缅公路成为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国际通道。这条全长1146公里的公路由20万云南各族民众在9个月内徒手开凿,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然而,当时国内极度缺乏熟练的卡车司机和维修技工,大批国际援助的军事物资难以运抵前线。

    1939年,在爱国侨领、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的号召下,3200余名南洋华侨青年毅然“告别南洋”,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他们驾驶卡车穿越滇缅公路的枪林弹雨,抢运军需物资、抢修运输车辆,为抗战筑起了一条“打不垮的补给线”。

    1000多名机工为此献出生命,滇缅公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位南侨机工长眠。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滇缅公路上的“24拐”

    她,藏起红妆赴烽火

    在南侨机工的传奇故事里,有一位女子,她的经历比小说更跌宕。

    “李月眉”,本名李月美。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一个普通华侨商人的家庭,她自幼接受华文教育,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李月美积极参与抗日救亡,义演、卖花、募捐,支援祖国。

    得知南侨总会招募机工,她毅然报名应征,却因性别原因被拒。为实现报国理想,她剪去长发,化名“李月眉”,女扮男装再次应征,最终如愿以偿。她与3000多名南侨机工一同回国,经昆明集训后,被分配到贵州红十字会担任司机。

    在危机四伏的滇缅公路上,李月美以机智勇敢赢得队友信任,积极参与抢运武器和医疗物资,直面敌机轰炸毫不退缩。1940年,她因翻车重伤,被海南籍机工杨维铨所救,后二人结为连理。

    李月美康复后重返部队,女性身份曝光,队友们无不震惊,更被她的勇气和无私精神所激励。当时,海内外舆论盛赞她为“当代花木兰”,何香凝为她题赠“巾帼英雄”锦旗。

    此后,李月美改任护士,继续为抗战贡献力量,直至胜利后返回马来西亚。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广播剧《南侨赤子》李月美由叶知秋(中)演播

    她,一封家书写丹心

    1939年,同样来自马来西亚槟城富商华侨家庭的白雪娇,也得知了南侨机工的招募消息,她决定弃笔从戎,化名“施夏圭”报名:“施”是母姓,“夏”为华夏,“圭”谐音“归”,寓意“为华夏而归”。她悄悄辞去教职,积攒路费,直至临行当天才被父亲发现。父母最终含泪尊重她的决定。

    离别时父母眼中的不舍、担忧,白雪娇一生都未曾忘却。她回忆说,轮船起航时,父亲冲她挥了挥手,那一刻“父亲孤零零一个人站在码头,衬着血红的夕阳,向我挥手。我望着他孤独的身影,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39年5月1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刊登的白雪娇家书。

    出发前,白雪娇写下一封家书,表达了对父母的愧疚与对祖国的赤诚。“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1939年5月1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刊登了这封家书,感动无数华侨。此时,白雪娇已踏上滇缅公路,无畏艰险、风餐露宿,投身抗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白雪娇写给父母的告别书(云南省档案馆)

    后来,受陈嘉庚先生感召,白雪娇计划奔赴延安,但在邓颖超的劝说下,她留在成都进入齐鲁大学读书,继续从事抗日宣传与伤员慰问,并为南洋报刊撰写战地报道,让海外听见祖国的声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白雪娇齐鲁大学毕业照

    抗战胜利后,白雪娇回到槟城父母身边,在一所华文学校当校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白雪娇带领华校的教师,参照报纸的资料,做了一面五星红旗,在华校的上空升起,这是槟城上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广播剧《南侨赤子》白雪娇由于洋演播

    如今,畹町南洋机工纪念馆的钟声依然回荡在参观者的耳畔。这座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与瑞丽自贸试验区、沿边产业园共同构成德宏的“精神坐标”与“经济引擎”。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是我国首个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为主题的纪念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供图)

    硝烟散尽,江河依旧奔流。滇缅公路精神正以新的姿态融入新的发展格局。

    今天,在建的大瑞铁路与滇缅公路历史线路交织,连同320国道、杭瑞高速共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承担起连通南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重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中国之声、央视新闻

    编辑/赵蕊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c276****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chou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